2025年7月,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一条尘土飞扬的公路上,9名平民被武装分子拦截后枪杀,尸体横陈在烈日炙烤的沙地上。 这只是当月巴境内十多起恐袭事件之一。而在血案发生48小时后,巴基斯坦陆军元帅穆尼尔紧急飞抵北京,与中国外长王毅闭门密谈。
穆尼尔此行没有外交辞令的客套。 王毅见面第一句话是祝贺他荣升元帅,紧接着切入核心议题:“全力保障中方在巴人员安全,打击一切恐怖主义”。
巴方数据触目惊心,2025年上半年针对中方人员的袭击达15起,俾路支省恐袭同比暴涨39%。 中国在巴有2-3万工程师、工人和商人,中巴经济走廊130亿美元的项目正成为恐袭靶心。
穆尼尔的诉求非常具体:情报、武器、战术支援。 中方当场承诺升级合作机制,并提前6个月交付原定于2026年接收的歼-35A隐身战机,同步移交VT-4主战坦克和SH-15榴弹炮。
这些装备直接改变战场规则,VT-4的信息化火控碾压印度T-90S坦克,而歼-35A让巴基斯坦首次拥有对印空军的技术代差优势。
就在穆尼尔抵京前24小时,印度空军启动“沙尘暴2025”边境军演。 阵风战机、苏-30MKI集群扑向拉贾斯坦邦,模拟对巴空袭,S-400防空系统同时开机警戒。
这场军演被印媒包装成“例行训练”,但卫星影像显示,演习区域直指巴基斯坦旁遮普防线,人工智能指挥系统首次投入实战模拟。
中巴反恐协作早已超越口头表态。 2024年12月“勇士-8”联合演习中,双方混编部队在俾路支省实施清剿行动,依托中方无人机侦察和卫星定位,两周内击毙22名恐怖分子头目。 如今这套情报网络已覆盖巴基斯坦全境,实时监控边境部落地区的武装分子动向。
更让印度焦虑的是中国反恐装备的实战转化。 沙特军队使用的“天穹”激光系统,曾以100%拦截率击落36架恐怖组织无人机,而其技术源头正是中国。
尽管巴方未公开承认部署,但赫尔奈地区近期11名恐怖分子被精准清除的行动中,出现了与“天穹”高度相似的激光拦截设备残骸。
恐袭频发的本质是地缘争夺。 中巴经济走廊的瓜达尔港新机场刚刚启用,卡洛特水电站加速供电,这条连接中国新疆与印度洋的通道,已创造8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影响400万人口生计。
印度视其为“中国战略支点”,试图通过资助俾路支分裂势力破坏项目,巴情报机构证实,印度通过迪拜中转资金,向“俾路支解放军”提供袭击指令。
莫迪政府陷入双重被动:矛盾的是,印度同时对中国释放“软化信号”:在启动对巴军演的同日,宣布恢复对中国公民旅游签证(尽管需亲自赴京沪穗办理)。 这种“一手秀肌肉、一手递橄榄枝”的战术,被分析视为避免两线受压的挣扎。
联合国安理会2025年7月会议纪要指出,南亚恐怖活动的跨境资金链增长46%。 当印度试图用“代理人战争”消耗巴基斯坦时,自身反遭恐怖势力反噬,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上半年暴乱事件激增,分离组织获得与俾路支武装同源的武器型号。
巴基斯坦在中方支持下开始清算内鬼:巴军方突袭伊斯兰堡某高层公寓,逮捕长期勾结印度情报机构的俾路支省民族党主席门加尔,并查封其境外账户。
这场行动依赖中方提供的加密通信拦截技术,证据链直指印度驻阿富汗领事馆。
科元网-股票配资一览表最新-国内股票配资-河南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