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潘阿姨因持续头痛被确诊为脑膜瘤,随即接受了手术。然而,命运的考验并未结束。术后仅一年,熟悉的症状再度袭来:头痛、头晕、记忆力急剧下降。2003年的复查结果冰冷而残酷——肿瘤复发了。医生建议二次手术,但也坦言:“即使再次开刀,仍可能复发。”
面对这样的答案,潘阿姨和丈夫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家中三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和年迈的双亲,让这个普通家庭再也经不起反复的折腾。第二次手术后,肿瘤果然在2004年再度卷土重来。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夫妇二人几乎失去了方向。
转机:病友口中的“中医希望”
就在束手无策之际,潘阿姨的丈夫想起自己的父亲曾因胰腺癌接受过袁希福院长的中医治疗,那段时光老人家的状态出奇地好。抱着最后一线希望,2004年4月,他们走进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大门。
初诊时,潘阿姨的身体已被疾病折磨得虚弱不堪:食欲极差、长期失眠、头痛欲裂,甚至简单的家务都难以完成。袁希福院长通过辨证施治,为她开具了个性化中药方案。令人惊喜的是,短短三个月后,她的头痛明显减轻,睡眠质量提升,胃口也逐渐恢复。“就像压在心口的石头被搬开了。”潘阿姨这样描述当时的感觉。
展开剩余58%坚持与回报:从三年治疗到二十五年安康
随着症状的逐步改善,潘阿姨坚定了中医治疗的信心。她连续三年坚持服用中药,从每日必服到阶段性巩固,身体状态竟一步步接近常人。2006年后,她仅需在偶感不适时短暂调理。2013年回访时,年过六旬的她已能操持家务、享受退休生活;2019年电话回访中,她的声音依然洪亮有力。
更令人动容的是,2020年,潘阿姨夫妇专程为袁希福院长送上锦旗,感谢这场跨越十六年的救命之恩。如今已是2025年,距离初次复发整整二十五年,她的健康状况依然稳定,甚至主动为其他病友分享这段重生经历。
中医抗癌的启示:标本兼治的长期价值
潘阿姨的案例揭示了肿瘤治疗中容易被忽视的真相:手术切除虽能快速减瘤,但若患者体质未调、内环境未改,复发风险依然存在。而中医通过整体调理,既能缓解症状,又能恢复机体抗病能力,为患者赢得“与瘤共存”的生存质量。
她的故事也提醒我们,面对重大疾病时,综合治疗或许能打开新的局面。正如袁希福院长常说的:“中医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贯穿抗癌全程的‘守护者’。”二十五年的安然岁月,正是这句话最生动的注解。
发布于:河南省科元网-股票配资一览表最新-国内股票配资-河南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