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林晶
嘀!8月12日,武汉市百大鲜生洪广市集,李女士拿着手机对准头顶电子屏上的二维码扫码,买茄子、白菜的10元钱就付给了商户。“一户一码,菜价明码标价,让人很放心。”李女士说。市集内,每一个摊位上都有一块电子屏,上面显示商户的姓名、电话、菜价、付款码等信息。
李女士家住汉街边,坐一站地铁就到了位于洪山广场地铁站的百大鲜生洪广市集。这个市集2024年2月1日正式开业,5000平方米空间内,有卖菜摊位和生活配套商户共计200家,糕点小吃、蔬果禽肉、熟食卤菜、干货调料、水产海鲜等均有售。
干净整洁是百大鲜生洪广市集的第一印象,地上铺着瓷砖,蔬菜、肉、水产等各个分区明显,外围是各色餐饮和便利店、彩票等业态。各个分区挂着“蔬声朗朗”“知蔬达理”“心无螃人,感蟹有你”等“谐音梗”招牌,以及“天生我菜必有用”“柴米油盐皆是诗”“少逛互联网,多逛菜市场”等创新标语,让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更加年轻时尚。
百大鲜生湖北分公司负责人马成文介绍,百大鲜生在武汉开了多家“邻里中心”,完成业态、环境的全面升级,可满足社区居民买菜、一日三餐等日常需求。该公司在武昌选址时,听说小东门市场要关闭,便决定在洪山广场下面开一个升级版的“邻里中心”,服务周边居民。
柴米油盐的烟火气里,藏着消费“大文章”。“传统的农贸市场,脏乱差,加上电商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到农贸市场了。”马成文说,近年来,武汉市大力推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让社区居民能够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就能满足养老育幼、一日三餐、购物洗衣、理发就医等日常需求,传统菜市场转型为一站式“邻里中心”是必由之路。
多业态、安全放心、智慧是市场焕新的主要因素。该市场对墙面、地面、渍水等卫生环境都有明确要求,商户和服务台的台秤由市场统一提供,并实现联网,避免出现短斤少两。菜品检测结果、人流量等信息通过屏幕实时更新。创新标语是他们多次考察学习并进行创新的成果。这里还可以满足居民“逛吃购一体”的需求。
当天因为下雨,电子屏上显示半天的客流量为3000人次。“下雨天客流量小一点,平时周末,客流量平均在1万人次,日销售额达到30万元。”马成文说。
为了让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稳、更舒心,湖北省自2023年起全面启动农贸市场(菜市场)升级改造工程,2025年更明确将“完成50家农贸市场(菜市场)升级改造,同步提升农贸市场管理服务水平”纳入省级十大民生项目清单。
在武汉,一批省级示范市场孕育而生。改造后的中百市集水果湖店,整洁有序,不仅采用智能新风系统无声运转,56个摊位装修风格各异,水果区还装上了阶梯式展台,杂粮在亚克力容器中旋转展示……该市场改造后客流增长40%,25—35岁顾客占比翻了一番。宝善市集安装了57个高清摄像头,可智能识别地面是否有垃圾和积水等,“干湿分离+生熟隔离”的设计让环境清爽有序。水产区垫高10厘米并安装独立换水系统,彻底告别异味与积水。
在马成文看来,武汉农贸市场的这场“焕新”还没有结束,“菜篮子”不仅是改造物理空间,更要根据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不断更新城市公共服务,实现从“菜篮子”到“生态圈”转变。
科元网-股票配资一览表最新-国内股票配资-河南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